4月初,2022年的国内第一个A类车展——北京车展宣布延期,原因自然是受疫情影响,原定于4月21日-4月30日举办的2022(第十七届)北京车展将延期举办。 “由于疫情原因,多家汽车企业可能无法按时到场参展,所以原定于4月底的北京车展可能会延期至6月,我们将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根据疫情防控政策要求,竭力做好展会组织和服务工作,具体举办时间将另行通知。”相关报道显示 至于是否会在6月份如期举办暂时也还是未知数。 5月7日,重庆车展官方发布公告,原定于5月27日~6月4日的重庆车展延期举办,具体举办时间另行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北京车展在6月份举行,那么紧接着8月份的成都车展又来了,11月的广州车展也不会例外,基本两三个月国内就会有一场A类车展,这样高强度的车展到底能为车市带来什么? 4月销量腰斩,总不会是因为没有车展吧? 最近,乘联会公布了国内4月份销量数据,几近腰斩的数据创造了近十年的最低单月销量,零售量排名前15的车企中,除了排名第一的比亚迪(多年来首次自主品牌单月销量第一),其余十14家车企全部出现同比下滑,下滑最严重的上汽两家,同比下滑达到了52.4%和57%,下滑最少的丰田和奇瑞也出现了7.3%的同比下滑。 当然,4月销量下滑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受疫情影响,导致零部件供应和整车生产出现了严重下滑,加上全球车企本身也还在饱受芯片危机的影响,下滑在情理之中。 可是当我们排开4月份销量来看今年前3个月的厂商零售量表现: 在排名前15位的厂商中,今年前3个月的厂商零售量累计销量中,仅有比亚迪、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和奇瑞汽车实现了同比上涨。 从开年到现在的连续下滑,都知道是受疫情影响,也因为经济下滑,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开始下降,可从没有人说过是因为没有车展所以导致中国车市销量下滑。 销售为王,中国式车展为车市带来了什么? 原本像北京/上海车展这样的国际车展,原意是为了给车企提供展示最新技术、产品的机会,同时为车企之间相互交流搭建一个集中式的平台。 可是到中国过后,大型车展的性质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改变,从展出最新产品和技术,成了卖车和吸引流量的重要节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前几年这类大型车展都会有媒体日,媒体日上会展出各类概念车、前沿科技技术,然后才是观众日,需要注意的是媒体日和观众日是分开的。 而所谓的观众日,就是各家车企经销商卖车的重要节点。 随着大环境变差,国内大型车展为了吸引更多准车主,开始将媒体日和公众日放在一起,甚至在媒体日就集结了大量4S店的销售精英们开始卖车。 所以在中国的大型车展,更像是一场大型的产销会,就像我们小时候赶集一样,反倒是对于车企最新的技术、产品展示变得越来越少,更不用说各家车企之间交流技术的时间了,那都得排在销量后面。 那么一场车展对于车市的销量拉动有多大意义呢? 我们看到最喜欢公布车展销量的成都车展,在2021年10天车展(包含媒体日)卖出了3.7万台新车,成交额超过了65亿;2020年达成3.89万个订单,成交额超68亿元;2019年卖车超过3.2万台……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为2148.2万台;2020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为1928.8台;2019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为2144.4万辆…… 以最会买车的成都车展为准,算上另外两个A类车展,一年能够贡献10万台销量,算下来这真不少了。 要注意的是,这10万台的销量,是主机厂花非常多成本换来了,除了场馆搭建,还有人员配置,活动安排,现场导购等等环节都是全,单说场馆租金就是过百万。 除此之外,车展所消化的销量并不算增量,大部分订单所消化的是车展前后的订单,同时也有在车展邀约的客户车展后到店看车,但实际增量并不大。 也就是说,从目前来说,每年国内三个A类车展之外,大大小小的车展加起来上百场,最大的收益就是促进展前订单成交,预约展后订单,更重要的是为市民周末提供了一个可以赶集凑热闹的地方。 可是,随着大型、小型车展越来越多,消费者也看明白了,所谓的“车展优惠”和平常的优惠幅度几乎一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车展优惠”还不如日常优惠,如果真是要买车,只是图个集中看着方便罢了。 从蜂拥而至,到纷纷离场,车企为什么不爱车展了? 正如前文所说,一场车展对单个品牌的销量促进微乎其微,且每卖出一台车的成本也极高,但为什么在过去这么多年,车企对这样费时费力的车展趋之若鹜?不管是兰博基尼还是布加迪,不论是奔驰还是路虎,对大型车展都是蜂拥而至,甚至主机厂为争抢展台位置吵架的事情也有发生。 原因是以前的传播手段很单一,一场车展所带来的流量,比你在当地报纸登几个月广告还有用,并且所花费的费用还远不到平时给电视台、报纸的广告费多,同时还能给当地经销商带来一定销量,何乐而不为? 随着网络的普及,自媒体、短视频时代来临,车展人气大不如前,更何况疫情已经持续三年多的时间,很多人宁愿在家看看线上直播,也不愿到现场看车。 如此一来,车展为车企带来的流量就更少了。 从2019年开始,我们能发现,不少车企已经默默的退出了国内大型车展。 还是以成都车展为例,2019缺席的品牌,多是未能按时交付或销量不高的新势力造车品牌,例如零跑汽车、合众汽车、云度汽车等,同时也有当时刚开始交付的理想汽车,纷纷缺席了2019年的成都车展; 2020年,开始有不少传统燃油车品牌默默缺席成都车展,众泰汽车、东南汽车、海马汽车、斯威汽车、大乘汽车、东风风行、东风风神、阿尔法·罗密欧等品牌均未参加2020年的成都车展,而其中不少已经到今年已经完全是边缘品牌了。 2021年,在传统车企中像广汽本田,广汽讴歌,上汽通用五菱,华晨,东南,雷诺,东风风神、DS,阿尔法.罗密欧,力帆,猎豹,宝沃,海马,纳智捷,观致,众泰,川汽野马等均缺席成都车展,此外像特斯拉、恒大等新能源品牌也都没有参展。 能很明显的发现,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多数是销量不佳、经营乏力的品牌会缺席国内A类车展,但也不乏通用五菱、广汽本田等品牌在试着不再参加A类车展,而像特斯拉、理想等新势力品牌,从一开始就对大型车展这样的展销会不太感冒,能不参加的尽量不参加,除非正好有新车发布/上市。 其实很多车企也明白,车展能为他们带来的流量越来越少,销量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但受制于传统思想的限制,不得已还是要参加这样的展销会,即便从很多年前开始就已经是赔钱赚吆喝。 也许到今年6月份,国内第一场A类车展也不会到来,但我们会发现,没有车展的中国车市,依旧在稳步前进,新车发布、技术研发、黑科技配置一样没少。 或许今年的北京车展、成都车展、广州车展还是会姗姗来迟,但积极参展的车企会越来越少,毕竟省下的这部分费用,还不如在终端做点优惠的效果来得更好。 至此,就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如今在中国举办这种大型车展的意义还有多大? |
豹行8方,智勇双全。方程豹汽车旗下超级混动智能硬派SUV豹
想要打造高端豪华纯电SUV,难度指数不容小觑,时尚动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