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新能源车变身“移动充电宝”,广东开展车网互动示范日活动

汽车新资讯 2025-3-31 11:40 羊城派 1 0
 平时给电动车充电大约每度一块四,现在只要四毛多,一次充电可以省下三四十块呢。”32811时许,来到广州南沙环市西路多元超充站充电的网约车主张先生,为省下一笔充电费用喜笑颜开。当天南方电网经营区车网互动示范日活动的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一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双向奔赴正在上演。



全国首个六合一超充站启用


327-28日,广东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联合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广东电网能源投资公司牵头组织广东电动、特来电、中石化等全省9家行业龙头企业共计1897个充电站参与响应,活动聚焦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V2G)、邀约填谷充电三大关键技术场景,全面验证车网互动新技术在多场景下的应用,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协同发展提供广东实践新范式



启动仪式所在的南沙环市西路超充站是全国首个车网互动+超级快充+港车北上+电力鸿蒙+预先碳中和+自动充电光储充放一体化示范站,全国首创无人驾驶全流程自动充电,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旗舰超充站和广州首批五星充电站,站内配备了最高功率600千瓦的超充桩,实现一秒充电不止一公里的极致效率。充放电设备和技术的升级,为车网互动规模化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双向充放电破解电网峰谷难题


传统电网像单行道——发电厂发电,用户用电。但在车网互动新技术的驱动下,每台新能源车都能成为移动充电宝。车网互动,简单来说就是让电动汽车不仅可以从电网充电,还能在需要时将电能反向输送给电网,相当于把车辆变成了移动充电宝。这种双向充放电技术(V2G)不仅能帮助车主获得收益,还能缓解用电高峰期的供电压力,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广东电网公司创新构建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模式,以--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新能源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储能单元转变。据南沙多元超充站运营方介绍,活动日期间,在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V2G)、邀约填谷充电三个时段,通过发放补贴或给予服务费调整政策,引导新能源车主的充放电行为从随机性变为有序性。从后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三个时段的车网互动实测都起到了很好的调节效果。通过参与电网调峰填谷,可获得补贴收益,实现了用户、电网和充电运营商的三方共赢。数据显示,全省活动期间为缓解夜间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高峰,智能有序充电时段累计响应电量达36.4万千瓦时,最大削峰34万千瓦;针对午间光伏发电高峰引起的新能源消纳难题,邀约填谷累计消纳新能源34.4万千瓦时,最大响应负荷达9.3万千瓦,车网互动成效得到了有效验证。


广州入选国家试点城市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广州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同时广州供电局与广汽集团牵头项目汽车+电网双链协同V2G“城市级标杆成功入选国家首批V2G试点项目。


目前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10万辆,若10%车辆参与车网互动,日均可调节电量达330万千瓦时,相当于33万户家庭一天用电量。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广州优势明显、基础雄厚,而广州的试点地位将推动其成为全国车网互动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模式探索的标杆。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王玉印表示,广州将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鼓励本地车企加强V2G车型研发和销售,探索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建设,推动V2G设施用户、聚合商参与本地虚拟电厂建设运营,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车网融合互动示范区、全国标杆。


广州供电局将在政府相关部门和广东电网公司指导下,推动出台上网电价+需求响应+电力市场的多层次市场体系,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建立车网互动生态圈,共同推动设备标准、技术标准、市场标准制定,支持智慧能源、电力鸿蒙、无人驾驶等技术应用,助力广州建设国际领先车网互动示范城市,为全国超大城市能源转型提供广州方案


广东也将进一步丰富车网互动应用场景,探索技术先进、模式清晰、可复制推广的商业模式,以市场机制引导车网互动规模化发展,在今年年底前实现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初具成效,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广东样本,全力支持广州打造国际领先的城市级车网互动广州范式,全面支撑国家双碳战略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洪林 朱以顺 闫宇楠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汽车新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汽车行业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7|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70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