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发展信念,保持战略定力,聚焦主业做强,加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岁末天寒,北汽上下却是另一番火热景象。伴随复工复产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紧锣密鼓、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随着大规模交付的开始,北京越野也开启BJ60生产加速模式 近期,北汽集团2022年战略研讨会落下帷幕。作为北汽万众期待的年度大事,这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部署,是“十四五”征程举旗定向的重要谋划,事关发展前路、人心向背。 战略引领发展。步入“十四五”,北汽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建设、融于“五子”联动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引支持下,明确“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北汽,怎样建设北汽”的时代命题,在前进中坚定发展信念、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矛盾转化,形成了独具北汽特色的“五个发展”举措,描绘出高质量发展的清晰图景。 识变 把握高质量发展主要矛盾 时间回溯到2020年底,即将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方位,北汽却难以轻装上阵。 伴随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北汽也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化——依靠资源、投资、政策拉动的外延式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特别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变革、消费升级,促使企业形成以核心技术能力和科学管控能力提升为主的内涵式发展模式。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北汽战略目标上的变化,更是底层逻辑上的重大变革,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 思想上,市场性与计划性形成强烈碰撞,一边是激烈快速的市场竞争格局变化,谁变得快谁就赢得先机;一边是按部就班的资源拉动,当产业风口散去,企业“出血点”频现。 机制上,体系性与粗放性形成巨大缺口,一边是对集团企业体系能力的高要求,需要应对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一边是“臃肿”的身躯难以对“头脑”指令形成有效传导与践行。 作风上,价值性与机关性形成鲜明对垒,一边是对企业作为经济体价值创造的本质要求,目标导向,业绩创造;一边是导向不明、机制缺位造成的人浮于事。 “北汽未来会怎么样”“北汽的路要怎么走”“自己在北汽还有没有发展”……期待与困惑弥漫北汽上下。 2020年11月是北汽发展历程上的“重要时刻”。 “面向‘十四五’发展,我们既要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又亟需务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唯一的解决措施就是改革,只有改才有出路,只有变才有希望。” 2020年的集团战略研讨会一锤定音——刀刃向内,北汽不革自己的命,市场就会革北汽的命。 北汽党委随即开出“三个认清”的发展“药方”—— 认清形势,既看到技术变革、消费升级、民族自信等带来的机遇,更要深知变革如逆水行舟,稍有松懈就会淘汰出局,发展前路挑战重重。 认清自我,北汽大而不强,“聚焦主业不精”“自主力量分散低效”“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等关键问题严重制约可持续发展,必须精准锁定、加紧突破。 认清方向,发展不能贪大求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立志为国造好车”的初心使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整车、零部件、服务三大主业,改革重构、创新驱动、瘦身强体,实现北汽的高质量发展。 方向既定,雷霆之举。 北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领导集团上下快刀斩乱麻: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机制,建立周度党委常委会决策机制;针对制约北汽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列出“折子工程”,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牵头、大力推进;编制《北汽集团综合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构建改革“总纲领”。 自知自心,其路自明。“十四五”开局,北汽党委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壮士断腕的勇气、快刀斩乱麻的果决,开好头、起好步,为高质量发展的蓄势而起扫清风险、障碍。 破题 打好“五个发展”组合拳 改革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 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市场经济规律,直面新的问题挑战,北汽在动态变化的进程中,不断丰富着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 2021年战略研讨会,北汽紧抓发展主要矛盾,重点围绕主业聚焦、精益管理、责任落实对改革发展做出系列部署,一张高质量发展的全景图初具模样。 发展蹄疾步稳,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北汽的战略框架逐步丰满,聚焦主业、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减量增效、党建引领的“五个发展”举措就此形成。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五个发展”是北汽党委对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主动探索,重在破解主要矛盾的动力转化。 ——聚焦主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对于北汽来讲,聚焦主业就是要把握“造好车”的根本,回归到企业生存和市场需求的本源上来,坚决摒弃靠投资拉动、过分追求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聚焦“高新特”战略定位,把有限资源集中到整车、零部件、服务贸易的主业方向上,集中到产品、技术、服务等核心要素上,扎实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北汽福田工厂以超85%的到岗率,第一时间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两年来,北汽整合研发、生产、营销等资源推动“大自主”体系建设,坚持乘商两栖、中高端齐进、新能源为主、多能源互补的自主发展路线,极狐汽车、大北京自主乘用车品牌线的经营主体责任、资源协同机制更加明确,北汽福田商用车板块以新能源为突破口继续保持商用车行业第一,极狐阿尔法T、魔方、BJ60、银河重卡等乘商产品陆续上市,充实自主品牌阵营;零部件平台强化“三电”、智能化配套能力,为全球40多家知名整车企业提供配套保障服务;服务贸易平台聚焦销售、物流主营业务,不断向自主品牌营销服务进行能力输出;金融平台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与主业战略性投资;集团一体化价值链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开放合作发展。北汽以尊重市场规律、尊重行业发展趋势为基础,立足中国汽车产业强大的资源聚合能力,充分发挥整车企业“链长”作用,着眼企业长远发展,坚持坦诚合作、用人所长、平等共赢,围绕汽车主业关键核心能力进行战略性布局,在合作中增强自身实力,在合作中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合作中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两年来,北汽不断深化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现代集团逾二十年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双碳”、技术、产品、营销、资本等多方面形成新的迈进,北京奔驰顺义工厂、国产奔驰重卡等项目落地,打造了首都绿色高端制造新样本;北汽积极布局全产业链与华为、小米、百度、麦格纳、博世等世界一流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高质量合作,加大“新能源+智能化”的产品应用转化。 首款国产的梅赛德斯-奔驰重卡通过线上直播正式上市 ——改革创新发展。北汽的自我革命是覆盖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的系统性变革。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跳出惯性思维定势,站在集团整体发展的高度,沉下心来认真思考“把事干成”的全部资源和办法途径,敢闯敢试,推陈出新,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加快推进技术、模式、管理等全方位务实创新,敢于改变一切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和事,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高质量发展阶段遇到的新问题。 两年来,北汽将市场化思维贯穿改革全过程,有破有立,破除“等靠要”“干好干坏一个样”等思想顽疾,树立“坚定信念”“较真碰硬”“务求实效”等实干思想;破除权责利不相统一、组织流程冗繁等机制桎梏,建立组织扁平化、干部能上能下、青年人才揭榜挂帅等市场化机制,在破立并举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活力。 ——减量增效发展。作为首都国企,北汽也是减量发展的“超大企业”。减量是集聚资源发展主业的重要举措,“减”只是手段,“增”才是目的。北汽减的是“赘肉”“脂肪”,是不适应市场需求、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全部要素;增的是“肌肉”“体魄”,是资源配置更优化、单位资源经济效益更高效的发展空间。减量增效,需要放下短期的、局部的利益,忍耐短期阵痛,推动非主营业务、低效生产要素的“腾笼换鸟”,实现主业的瘦身健体、轻装上阵。 两年来,北汽坚决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树立集团聚焦战略,集中资源发展主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动航空、房地产、农业等非主业板块有序退出,有力化解债务金融性风险,划转低效产能,压减冗余机构与人员,历史遗留问题取得突破,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以减量发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释放发展新空间。 ——党建引领发展。北汽党委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两个“一以贯之”内涵,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企业战略和举措,落实党建责任、夯实党建基础,持续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持续发挥党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 两年来,北汽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党组织研究讨论前置程序,修订完善集团党委常委会等议事规则,针对重大决策加大决策前研究、决策中沟通、决策后督察的力度,建立和完善了可行性论证、合法性审查和风险性评估的工作机制,以项目化管理为重点推动党建经营同频共振,确保了事关高质量发展重大事项的确立与落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五个发展”是北汽之于新形势新任务的整体作答,既相互贯通、紧密联系,又各有特点、承担任务,共同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向新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时不我待。北汽要做的,就是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发展自信与战略定力,将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落地开花的具体实践。近期召开的2022年集团战略研讨会,分为四大专题对集团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逐一把关定向,新征程上的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呼之欲出。 创新驱动发展,展现科技向上、自立自强新气象——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北汽随即召开了集团科技创新大会,深刻领会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要求,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战略。 建设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的核心竞争力,是北汽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对此,北汽立足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科技创新与人才高地,通过科技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专业技术带头人、科学技术奖等机制创新,松绑科技创新、解放专业人才,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活力。 目前,北汽已经形成了以研究总院为研发核心的自主乘用车研发平台,以福田工程研究总院为核心的商用车研发平台,以海纳川、北汽鹏龙、蓝谷信息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及数字化平台;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家、省市级各类创新载体90余家;近年来共计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7项,其中一等奖8项,在三电、氢燃料、智能网联、整车架构等关键领域形成技术优势,自主电子电气E/E架构许可美国公司使用,开创了我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对国外输出的先河。 北汽新能源“电动汽车三电平台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未来,北汽将继续保持针对自主品牌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完善构建涵盖创新战略、创新体系、研发队伍、科技成果、创新机制等科技创新生态的“科技北汽”,以不断提升的体系能力,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加码提速做强做优做大自主品牌。 践行“双碳”使命,做出绿色发展、和谐宜居新担当—— 当前,国家正全力推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实现,北京也发布了《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绿色低碳转型为北汽的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将人、车、环境的和谐共生作为企业重要价值追求,北汽在绿色发展上深耕已近二十载,不仅是国内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行者,也积极探索绿色生产管理方式。 北京奔驰与宝钢股份签署绿色供应链合作备忘录 北京冬奥会,北汽的EU7电动车、氢燃料客车以业界领先科技及产品性能圆满完成服务保障任务,助力绿色冬奥; 在北京大街小巷,北汽的新能源客车、物流车、工程车等随处可见,以绿色产品服务民生保障、城市基础建设; 拓宽绿色发展维度,北汽已累计投入数十亿元专项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具有17座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绿色供应链企业,在京完成分布式光伏能力建设61兆瓦,地源热泵建设9.2兆瓦; …… 今年,北汽又发布了“BLUE 卫蓝计划”,打造乘用车、商用车全系列绿色低碳产品,并通过产品降碳、技术降碳、制造降碳、低碳生态四大行动,力争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产品全面脱碳、运营碳中和。 此外,北汽通过各方协同,共同研究行业碳足迹评价方法,推动碳排放数据的互通、互认与互享,持续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及低碳燃油车型发展,共建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格局。 未来,北汽绿色发展的底色将愈发浓厚,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更大贡献。 投身发展新格局,实现“链长”聚合、产业拉动新作为——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汽车产业体量大、链条长、技术含量高,这样的产业特征,着重需要整车企业发挥“链长”作用,更好凝聚产业效应。 一直以来,北汽立足构建中国汽车产业优势,在构建自身整车、零部件、服务贸易等一体化产业链的同时,以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心态,不断加大与政府部门、与相关行业间的合作,不断扩大北汽“朋友圈”,积极推动汽车产业集群、汽车产业生态的形成,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围绕用户的需求特征、使用场景,北汽也将基于核心技术优势,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和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加快5G通信、车路协同等技术应用,解决汽车半导体供需、动力电池安全等行业难题,推动“锻长板、补短板”,实现做大做强目标。 极狐汽车向百度Apollo正式交付200台第五代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成为首个实现百度第五代共享无人车批量交付和商业化应用的车企 北汽的链合作用不仅在国内,也体现在国际化的主动融入。北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海外市场开拓,推动产业、技术、产品、品牌等全价值链输出,足迹遍布亚洲、非洲、中东、欧洲等地区。近期,北汽福田与意大利比亚乔集团签署电动车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共同为欧洲轻型商用车市场提供电动化解决方案;北京魔方也在南非正式上市,并登陆德国,北汽的乘商双线出海不断迈进。未来,北汽还将实现意大利、波兰、德国等欧洲市场突破,在世界舞台打造中国品牌、首都创造的闪亮名片。 遵循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前景令人向往。在这场充满挑战、奋进与收获的征途中,北汽定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助力实现汽车强国梦、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发挥更大作用! |
【CNMO科技消息】2025年1月1日,零跑汽车官方宣布,2024年
1月1日,岚图汽车公布2024年12月交付数据。12月,岚图汽车